第50頁(第1/2 页)
雍正帝在帝位坐穩之後,將目光放在了對&ldo;土司制度&rdo;的改革上,並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劃。
用鄂爾泰,改土歸流
對土司制度造成的這些危害,清初諸帝都瞭然於胸,他們深知改土歸流的必要性。之所以遲遲不對土司制度大肆開刀,不僅在於土司制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而且土司們的勢力也十分強大。他們富埒王侯,奴隸成群,擁有士兵。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不可小覷。因此要革除土司制,必須具備兩個現實條件:一是土司制引起本族人和漢人的公憤,自覺反抗,方可藉機削弱;二是朝廷力量足夠強大,使土司不敢作亂,即使作亂也可一舉蕩平。
雍正帝即位不久,幕客蘭鼎先就曾建議削奪土司:依據土司犯罪輕重,削減他的村落里數,若罪行嚴重,則奪其位,將地方歸流官治理。不便改土歸流之處,可將大土司除去,將領地分散於諸子弟,眾建土司,以弱其勢。面對這一提議,一開始時雍正帝認為條件尚未具備、時機尚未成熟,因而不敢貿然行事。
二年(1724年)五月,他諭示四川、陝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督撫:&ldo;朕聞各處土司,鮮知法紀,所屬土民,每年科派,較之有司徵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馬,奪其子女,生殺任情,土民受其魚肉,敢怒而不敢言。莫非朕之赤子,天下共享樂利,而土民獨使向隅?朕心深為不忍。&rdo;在這裡,雍正帝還只是提出問題,尚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案,僅要求封疆大吏對土司加強管轄。而在事實上,加強管轄並沒什麼用,土司有兵有錢,他們並不怕朝廷大官,表面上以禮相待,暗地裡該怎麼幹還怎麼幹。官員們明明知道這些,卻往往束手無策,除非挑起兵端,但若挑起兵端,那就不是一家土司的事了,而是向所有土司發起挑戰,這個問題誰都不能不予以考慮。
這種社會現實幾乎成了歷代封建皇帝們的心病,雍正帝對此也一樣是耿耿於懷。他明白,惟一的解決辦法,只能是沿用明朝的&ldo;改土歸流&rdo;制度。但是明朝的&ldo;改土歸流&rdo;並不徹底,早在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經在雲貴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當時著名的&ldo;奢香案&rdo;就是在改土歸流的背景下發生的:有個流官欲一舉清除土司制度,向少數民族挑釁,將當地土司之妻奢香剝衣鞭打,結果土民入京上告,朱元璋將那官員殺了。明朝的改土歸流在洪武和永樂年間,實行得較成功,但碰到的阻力也不少,由於朝廷在某些方面不得不向土司妥協,尤其是需要通過土司統治少數民族人民,因而一直到清初,土司制度仍頑固存在,使得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區域政令不靈,難以實行有效管治。
鑑於此,儘管有很多封疆大吏奏請改土歸流,雍正帝起初仍不想輕舉妄動,而以&ldo;柔遠之道,安邊為要,萬萬不可貪利圖功,輕啟釁端&rdo;以及&ldo;開疆拓土,好大喜功之念,絲毫不可存於胸中&rdo;為由,一一駁回。
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此時雍正帝的統治地位漸趨穩固,朝廷官員的凝聚力也已經加強,雍正帝便開始考慮改土歸流問題了,而此時貴州剛好發生了長寨事件。這年,雲貴總督高其倬在貴州貴陽府廣順州長寨地方仲家族村寨建立營房,遭到土司武力反對。高其倬卸任回京,向雍正帝面呈土司問題的嚴重性。這時,鄂爾泰正好出任雲南巡撫,到任就遇上這件棘手的事情。鄂爾泰看到事態嚴重,認為必須用兵,&ldo;窮究到底,殺一儆百,使不敢再犯&rdo;。於是他上奏摺,提出推行改土歸流的建議。奏摺要點是:
第一,闡明實行改土歸流政策的必要性。土司相殺相劫,&ldo;漢民被其摧殘,夷人受其荼毒,此邊疆大害,必當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