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页)
高科技發展。軍事謀略將步入一個更新的台階。即更加重視系統運籌,總體
設計。
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乏有著名的謀略範例。系統
工程這個名詞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但綜合運籌的思想由來已久。
我國古代的管仲,曾任齊國宰相,被齊桓公尊為&ldo;仲父&rdo;。&ldo;管仲之賢&rdo;,
為後人稱道。管仲為齊國征戰提出過一整套政略和計謀。後人評論管仲時,
曾稱他是一個運用&ldo;全體戰戰略&rdo;的人,是我國歷史上伊尹、呂尚之後的&ldo;第
三任著名參謀長&rdo;。管仲的 &ldo;謀略&rdo;,涉及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各個
方面。他認為運用智謀在經濟、政治、外交上取得優勢,都不比軍事為輕。
管仲指出: &ldo;霸王之形,德義勝之,智謀勝之,兵戰勝之,地形勝之,
動作勝之,故王之。&rdo;意思是:霸業和王業的形成,是由於德義、智謀、兵
1
戰、地形等各方面處於優勢,所以才能統治天下。 故而, &ldo;夫爭強之國,必
先爭謀,爭形、爭權。……故精於謀則人主之願可得,而令可行也,精幹形,
則大國之地可奪,強國之兵可圉也;精於權,則天下之兵可齊,諸侯之君可
2
朝而。&rdo; 這裡強調了謀略的重要性。
在戰略上,管仲認為: &ldo;強國眾,合強以攻弱以圖霸;強國少,合小以
攻大以圖王。強國眾而言王勢者,愚人之智也,強國少而施霸道者,敗事之
謀也。夫神聖視天下之形,知動靜之時,視先後之稱,知福禍之門。強國眾,
先學者危,後舉者利;強國少,先舉者至,後舉者亡。&rdo;大意是:強國多,
就聯合強國攻擊弱國以圖霸業;強國少,就聯合小國攻擊大國以圖王業。強
國多而談統一的王業,見愚人之見;強國少而要施行聯合稱霸,是失敗的計
謀。神聖的君王,都要觀察天下的形勢,掌握動靜的時機,看先後的機宜,
推算利與不利的緒果。參加爭奪的強國多,先舉事者危險,後舉事者得利,
參戰的強國少,先舉事餚可以咸王,後舉事者則要滅亡。顯然,這不僅是戰
略性謀略,而且是政治和外交謀略。
管仲的經濟戰是很突出的,可謂, &ldo;發前人之所未發&rdo;,成為經濟戰的
創始人,其經濟戰的辦法較多。例如他主張獎勵本國特產,發揮當地&ldo;優勢&rdo;。
當時諸多鄰國均缺鹽,惟齊國靠海產鹽,於是齊國提高鹽價,吸收外國資金
達黃金萬餘斤。他曾以重價引誘魯梁之民織綈 (紡織品)而棄農,然後迫使
1
2 《管子&iddot;霸言》。
魯梁在飢餓之中,屈服於齊。楚為南方大國,管仲也曾用同樣辦法,將其困
倒。
管仲在財政方面有一套 &ldo;裕國庫&rdo;的措施。他說:&ldo;為兵之數,存乎聚
財,而聚財無敵。&rdo;
管仲的建軍方法是以平時訓練國民為基礎的,一旦有事,全國皆兵,都
可應敵。
管仲關於用兵有許多精彩論述: &ldo;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於內,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