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页)
要求智勇雙全。絕不能以部屬的生命當兒戲,一著不慎,就會增加許多無謂
犧牲。指揮員要懂得上中下策比較,擇優用謀。
一、以最小代價謀取最大勝利
戚繼光說: &ldo;夫大戰之道有三:有算定戰,有捨命戰,有糊塗戰。何謂
算定戰?算得多,算得少是也。何謂捨命戰?但云我破著一腔血報朝廷,敵
來只是向前便了,卻將行伍等項,平日通不知整飭是也。何謂糊塗戰?不知
1
己,不知彼是也。&rdo;
顯然,戚繼光是反對 &ldo;捨命戰&rdo;和&ldo;糊塗戰&rdo;而主張&ldo;算定戰&rdo;的。所
謂 &ldo;捨命戰&rdo;,就是憑匹夫之勇打無準備之仗。所謂&ldo;糊塗戰&rdo;,就是不了
解、不分析敵我情況打莽撞仗。所謂 &ldo;算定戰&rdo;,是先謀後戰,從各方面權
衡利弊、嚴格計算,合算才打,不合算不打。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際
上講了一篇謀略中的軍事運籌學道理,至今仍然很值得我們借鑑。
我們知道,不管是什麼性質的戰爭,也不管是哪一場戰役或戰鬥,敵對
雙方的力量總是處在激烈的衝突之中,總是 處在不斷損耗的過穆中。損耗越
大,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損耗越小,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戰爭或戰役
戰鬥的結束,就是這種損耗的結束。
從代價理論的角度來講,軍事謀略通常以敵人的損耗為假定前提,以此
來決定投入作戰的軍事力量的最低限度。例如,我要全殲或擊潰敵人一個師,
由此決定出我投入作戰的軍事力量的基本數量,這可以規定為我之主要作戰
方向上的力量的投入;同時,又以敵人投入作戰的總的軍事力量為現實前提,
決定出我投入作戰的軍事力量的最高限度,這可以定為主要和次要作戰方向
上的力量的總投入。如果在主要作戰方向上,我之軍事力量的損耗小於敵人
之力量的損耗,則稱我之代價小,否則稱代價不小。如果在這一方向上我以
小的代價達成了這一方向上的目標,則稱以小代價取得勝利,否則稱以不小
的代價取得勝利。如果在主要和次要作戰方向上,我之軍事力量的總損耗仍
小於敵之力量在我主要作戰方向上的損耗,則稱我之代價最小,否則稱不是
最小代價。如果我以最小代價達成了主要作戰方向上的目標,則稱我以最小
代價取得了勝利。如果我以最小代價達成了主要和次要方向上的全部目標,
則稱我以最小代價取得了最大勝利。所以,以最小代價謀取最大勝利,正是
1 《練兵實紀&iddot;登壇口授》。
謀略效益優化的最集中的體現。
縱觀中外戰史,我們看到,除了特殊情況外,軍事謀略家都力圖在以最
小代價謀取最大勝利上作文章。
在毛澤東看來,&ldo;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於一個基本的原則,
就是:儘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rdo;換句話說,就是:盡
可能地使自己力量的損耗減少,使敵人力量的損耗增大,從而才能有以小代
價取得大勝利的最基本前提。所以,在多案相較而擇優用謀時,一般應以代
價小而取勝大力標準。當然,為了在戰略上實施重大謀略行動,為了全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