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第1/2 页)
認為抗登陸已經成功,於是組織部隊全力進行反擊。正當阿守軍全部注意力
放在正面的反擊時,英軍則悄悄地出動了直升機,派出精銳部隊在阿守軍的
背後進行了機降,占領了阿軍的後勤設施,並切斷了阿軍的後勤供應線。這
時阿軍才如夢初醒,知道遭受了奇襲。阿軍在慌忙中又全面展開火力戰,企
圖以火力打開通向後方的通道。此舉又中英軍之計。阿軍在無後勤支援的情
況下不知節省彈藥,直至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三)乘敵之隙。
所謂隙,就是犯錯誤。所謂乘隙,就是鑽空子。空子是客觀存在的。毛
澤東在 《論持久戰》中深刻地分析了這個問題:&ldo;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
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
的。&rdo;
毛澤東接著舉了一個例子:在抗日戰爭初期日寇低估了我們的抗日愛國
的民眾力量,本想少少出點兵力,就可以打勝。結果碰了釘子,來了一個大
大的 &ldo;意想不到&rdo;。這就是敵人的&ldo;隙&rdo;,就是敵人的錯誤。
空子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可以人工地造成敵軍的過失。例如&ldo;示形&rdo;
和 &ldo;佯動&rdo;。
毛澤東舉了紅軍為戰勝敵人第三次反圍剿進行戰略退卻的例子。為了&ldo;造
成和發現敵人的過失&rdo;,紅軍主力需要退卻。 &ldo;要這樣做,遲卻的終點,就
不能限定於某一地區。有時退到該地區還無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幾步,待
敵發生可乘之隙。&rdo;主動退卻的結果,終於找到了出奇制勝的機會。
(四)奇不離詐
1 《孫子&iddot;虛實篇》。
奇正的運用必須與實虛運用相結合起來。
詐不離奇,奇不離詐。用奇應靈活多變。墨守成規的戰法,是與出奇制
勝沒有緣分的。軍事謀略中的出奇,要摸清敵方將帥的心態變化和真正企圖,
同時切不可讓敵人摸到我們的行動意圖。因此在行動上要真真假假,變化莫
測;要脫乎常態,讓敵人多來幾個 &ldo;意想不到&rdo;。
我國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的三戰三捷,是結合虛實巧用奇正的範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甘寧野戰部隊於1947年3 月25 日至5 月4 日進行的
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是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彭德懷、習仲勛等指
揮下,於延安東北地區連續進行的三次殲滅戰。三戰共殲敵 14萬餘人,為
粉碎敵人重點進攻西北的企圖奠定了基礎。當時西北戰場的敵我兵力對比是
10 :1,敵人的氣焰十分囂張,我軍與之一交手,卻能連勝三局,真不容易。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軍採取誘敵深入方針, &ldo;蘑菇&rdo;戰術,以及欺詐和佯
動等計謀,是出奇制勝、達成戰役目的的重要因素。
首戰青化砭,殲敵31 旅 (欠1個團)。
西北我軍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胡宗南集團仗恃其兵力優勢,急於尋找
我主力決戰的企圖和驕狂心理,決心將計就計,誘敵就範。遂以第 1縱隊一
部與敵保持接觸,佯裝掩護 主力撤退之勢,誘敵主力向延安西北的安塞方向
追擊,而我軍主力,則秘密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