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页)
話一出口,崔向才意識此兩句詩在某朝可是大逆不道的叛逆之言,因為這兩句話,不知有多少人掉了腦袋。幸好唐朝沒有文字獄,否則真要是到了某朝,天天說話還得小心翼翼,真是悲劇。
崔居哈哈大笑,背著雙手在地上轉了幾圈:&ldo;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妙句,真是絕妙,既形象生動,又別有用意,哈哈,以後若讓我再見到誰不肯好好讀書,胡亂翻看一通,就用此詩來大大地刺他一刺,定會叫他啞口無言!&rdo;
想到得意之處,崔居幾乎跳躍起來,興奮莫名。
龍興寺位於袁州城南,大小宮殿不下百餘間,氣勢巍峨,氣象萬千,據說有僧眾五百餘人,再看寺前人流如海如山,香火之旺,十倍之於百丈寺。
崔向和崔居好不容易擠到大殿之上,見正殿正中釋迦牟尼佛莊嚴慈悲,左側為舍利弗尊者,右側為目犍連尊者,皆是法相莊嚴,雙目低垂,憐憫天下蒼生。
佛像下首站立一名僧人,雙手合什,引領前來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依照規矩,依次跪拜。崔向和崔居不敢怠慢,也做足了禮數,合什頂禮完畢,由右側繞佛像穿過大殿,來到後殿。
大殿和後殿之間,有一處方圓百餘丈的廳院,院子正中矗立一座佛塔。
佛塔,亦稱寶塔,也曾被音譯為浮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是指佛塔。佛塔一般是供奉舍利子,珍藏佛像、佛經之用。佛塔起源於古印度,由漢時傳入中國,到漢末之時就已經風行天下,在佛教盛行的唐朝,更是將佛塔的建造推向了極致。
&ldo;龍興寺中可有高僧,我正好要請教佛法精要!&rdo;崔居對龍興寺的雄偉堂皇不感興趣,只想研究佛法精妙。
&ldo;我也不知。&rdo;雖說唐朝高僧輩出,但具體到哪一家寺廟有沒有高僧,崔向怎能記得清楚?他只是看龍興寺一片富麗堂皇,不管是規模還是旺盛的香火,百丈寺與之相比,差別巨大。
龍興寺還真是富足得很!
&ldo;龍興寺名下有田地多少?&rdo;崔向轉身問崔居。
&ldo;具體數目我也說不清,寺廟田產不上賦脫,官府也不登記數目,再加上時常有大戶人家捐獻,精確數目恐怕只有方丈有數。不過袁州城中最肥沃的一片土地,十有五六為龍興寺所有,再加上每年的香火錢,龍興寺之富,袁州城中屬一屬二……&rdo;
崔居連連搖頭,&ldo;出家之人,當以濟世為懷,如此方蓄良田,收租養奴,養尊處優,出家猶勝在家,難怪佛學不興,高僧不出。和尚只知享樂,不知鑽研佛學,哪裡還有當年玄准奘法師在世之時的氣象,真是急煞人心!&rdo;
崔居一臉痛心疾首,正痛斥心中不平之時,冷不防耳邊傳來一聲斷喝:&ldo;哪裡來的黃口小兒,敢在佛門聖地大放厥詞?說什麼佛學不興高僧不出的污言穢語,你怎不睜大眼睛看看,眼下天下承平,寺廟眾多,我輩出家人正逢盛世,正是人才輩出之時,處處有高人藏身,你不過是眼濁看不到罷了!&rdo;
一名身著灰色僧袍,生得人高馬大、年約三旬的僧人不知何時站在崔向和崔居身後,一臉義正言辭地說道。
崔居見他橫眉冷目,眉宇之間竟有一絲狠絕之氣,不由心中不喜,問道:&ldo;聽法師口氣,莫非你就是藏身於龍興寺的高僧?&rdo;
&ldo;不錯,小僧慧廣,正是不世高僧,難道你二人大眼圓瞪,共四隻眼睛,也看不出來麼?&rdo;慧廣一雙眼睛轉來轉去,見崔居一身綢緞,還有點富戶人家的樣子,而崔向雖然也著一身儒衫,但並非上佳衣料,不由就心中輕視了幾分。
佛門戒律,不妄語,不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