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页)
周文軍攻破函谷關抵達戲水,關中震動,咸陽危急,二世朝廷方才如夢初醒,倉促面對現實。二世惶恐失措,除了仰仗老師趙高和丞相李斯而外,毫無辦法可想。郎中令趙高一直是內廷官員,長於權術陰謀,對於軍國大政,卻是毫無經驗。三駕馬車中,唯有丞相李斯是先帝老臣,執政經驗豐富。不過,李斯是文職官僚,沒有軍事閱歷,眼下年事已高,面對緊急的軍事危機,也提不出有效的對策。二世朝廷,一時幾乎陷入癱瘓。
就在這個時候,少府章邯從戲水前線趕回,陳述軍情,緊急提議說,叛軍已經抵達戲水,勢力強大,事情緊迫,就近徵兵調動已來不及,修築驪山陵的服役者和刑徒人數眾多,臣下請求赦免他們,發給武器,編入軍隊,可以馬上就近參戰。章邯的到來,宛若絕境中的救星。二世朝廷別無選擇,當即接受了章邯的提議。經李斯提名,二世皇帝正式任命章邯為大將,全權統領秦軍,負責首都保衛戰。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亂之前,幾乎不見於任何記載。我們只是輾轉知道,章邯,字少榮,始皇帝統一天下時,他曾經在消滅韓國和趙國的戰爭中立有軍功。滅韓之戰,是在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其時,章邯正當年,入伍從軍,跟隨征韓軍統帥內史騰先至南陽,繼而北上進攻韓國都城新鄭。因為作戰勇敢,有功受賞,他開始在秦軍中嶄露頭角。天下統一以後,章邯進入政界,一步一步升遷。始皇帝在世時,他就很得器重,被任命為擔當宮廷事務的大臣‐‐少府,成為帝國大臣中新銳的少壯派人物。始皇帝的驪山陵園工程,由丞相李斯掛名主持,其具體工作,多年以來皆由章邯負責。二世皇帝即位以後,李斯繼續當權,他受命繼續主持驪山陵園的收尾工程。
章邯為人堅忍頑強,武勇有謀略。他接受任命,掌握了秦軍的指揮權之後,迅速回到戲水驪山前線,著手新的軍事部署。章邯首先命令停止驪山的所有工程,以從軍立功為條件,赦免服刑者,與服役者一道,全部發給武器裝備,就地改編為軍隊。章邯是有經驗的將領,在強敵面前,他慣於先退守示弱,隱秘結集兵力後展開突然襲擊。他快速整編新軍、得到補充以後,以精銳的中尉屯軍為核心,以新軍為側翼支援,對周文軍發起了突然襲擊。周文軍對於章邯釋放驪山刑徒和服役者編制軍隊的情況毫無預想和察覺,雖然人數眾多,畢竟是短時間收湊起來的軍隊,在得到增援的秦軍的攻擊之下,軍敗退卻。章邯指揮秦軍步步緊迫,迫使周文軍退出函谷關。
周文軍退出函谷關以後,首都咸陽的直接威脅解除,帝國朝廷和關中地區暫時安定下來。經過這次重大危機的教訓,二世朝廷充分認識到局勢的嚴重,迅速採取對策,傾其全力鎮壓叛亂。喘息始定的秦帝國,作出四項新的軍事部署:第一,全國進入戰時體制,實行軍事總動員;第二,以章邯為秦軍統帥,總理鎮壓叛亂的一切軍務;第三,加強關中地區的武備防守,緊急徵調蜀漢關中兵增援章邯;四,屯駐長城沿線的北部軍和屯駐嶺南的南部軍內調,配合章邯軍鎮壓叛亂。
章邯擊退周文軍、收復函谷關以後,停止進軍,下令閉關自守,對停留在函谷關前曹陽一帶的周文軍採取守勢。章邯用兵,老成慎重。通過戲水之戰,他清楚地知道,楚軍在秦軍的攻擊下,並未潰散,只是暫時退出,眼下正集結在曹陽,隨時可能對函谷關發起新的進攻。戲水之戰,依靠的是中尉軍;中尉軍的動用,是萬不得已。首都威脅解除後,中尉軍作為京師守備的核心,繼續屯駐關中,已經再次由朝廷直接掌控。眼前手中可以動用的部隊,多是武裝起來的驪山服役者和刑徒。臨時緊急之下,有中尉軍主力在,驅趕他們協力可以;單獨動用他們出關作戰,萬萬不可。眼下要緊的不是出擊進攻,而是防守爭取時間,火速動員和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