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页)
章邯軍渡過黃河以後,秦帝國兩支主力部隊會師聯合作戰,大破趙國和齊國聯軍,乘勝攻陷了趙國的舊都邯鄲城。章邯下令將邯鄲城牆撤毀,將當地居民強行遷移到河內郡,杜絕他們再次據城反抗的可能。趙軍戰敗、邯鄲失守以後,趙國放棄了首都信都,舉國東遷,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鄉西南)中,一方面依託齊國作長期堅守的準備,一方面向各國緊急求援。針對當時的形勢,章邯和王離對秦軍的戰略做了新的調整部署。王離軍追擊趙齊聯軍進入巨鹿郡,將趙王君臣及趙齊聯軍主力圍困在巨鹿城中,作攻堅破城的準備。章邯軍留在河內和邯鄲郡內,掩護王離軍,確保敖倉的糧食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到巨鹿前線。
章邯用兵,有幾個特點。一是善於奇襲。面對優勢敵軍,先示弱以懈怠對方,同時秘密集結兵力,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將其擊潰。戲水擊敗周文,定陶攻破項梁,用的都是這個戰術。二是重視糧道後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章邯深知後勤供應,是軍隊的生命線。滎陽之戰,先攻敖倉,迫使田臧軍前來會戰,用的就是攻糧道的戰術。此次大軍深入敵國境內作戰,確保後勤通道,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親自指揮執行。三是圍城打援。章邯進攻魏國,將魏王魏咎和魏軍主力圍困在臨濟城中,誘使齊國和楚國的軍隊前來救援。章邯早有所備,趁兩軍遠道而來,以逸待勞,先擊潰齊軍,殺死齊王田儋、魏相周巿,再攻擊楚軍,敗走項它、魏豹,最後回軍攻打臨濟,迫使孤立無援的魏王魏咎投降自殺。圍困巨鹿城,秦軍集中中部軍和北部軍兩大主力,做了長期作戰的準備。章邯再次施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包圍巨鹿,以逸待勞。如果各國援軍前來,則以優勢兵力在巨鹿一帶作戰略決戰;如果各國援軍不至,待巨鹿糧盡兵疲,一舉攻占。
楚懷王抓權
項羽年輕使氣,剽悍橫暴,難以控制。對於項羽,懷王及其左右的方針是有控制地使用,決不願意單獨委以重任,更不願意看到項羽坐大稱王。
項梁戰死,楚軍主力軍潰滅於定陶的消息,傳到懷王楚國的首都盱台,懷王政權大為震恐。在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前,懷王政權迅速北上遷移到彭城,致力於收拾殘局,重新振作和部署楚軍。楚懷王都彭城後,親自主持政權。他首先命令各路楚軍作戰略撤退,往彭城方向集結。對於集結起來的楚軍,懷王做了重新部署。他命令呂臣軍屯駐彭城東,項羽軍屯駐彭城西,劉邦軍屯駐碭縣,其他各支楚軍部隊,也分別做了安排,將驟變的局勢穩定下來。
楚懷王是楚國王室的後裔,亡國以後落難於民間為人牧羊。他由項梁所立,除了舊王族出身所具有的號召力以外,在楚軍中沒有基礎和實力。利用這次戰略調整的機會,懷王著手直接掌握楚國的軍隊。首先,他將屯駐首都彭城的兩支楚軍主力部隊‐‐呂臣軍和項羽軍合併,由自己親自指揮。懷王即位以來,一直得到陳嬰的輔佐,他任命陳嬰為柱國,全面負責楚國的政務;又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將楚軍中的實力人物呂臣呂青父子直接吸收到自己政權的核心中來,共同出任輔政的要職。對於楚軍中的另外兩位實力人物,劉邦和項羽,他也分別做了不同的處置。項梁兵敗之時,項羽正與劉邦在碭郡東部聯合作戰,圍攻外黃縣。得到項梁戰死的消息以後,項羽與劉邦無心戀戰,開始撤退。按照懷王的命令,項羽撤退到彭城西屯駐下來。懷王親政以後,項羽被封為長安侯,以魯縣為領地食邑,號稱魯公,地位上算是楚國的一方諸侯,不過,軍隊的指揮權被懷王收回。劉邦被封為武安侯,任命為碭郡長,統領本部兵馬,屯駐碭縣,負責彭城西部外圍的防務,得到懷王的信任和重用。
懷王政權稍微安定以後,利用章邯軍北上攻趙、黃河以南戰事平靜的時間,全力整軍建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