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2 页)
秦軍的如此動向,被反映到聯軍統帥部,諸將請求項羽決斷處置。以情理而言,秦軍被諸侯軍包圍,又當朝廷昏亂,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說動章邯,下令全軍投降。秦軍之降,由上而下,是所謂將降而士卒未服。在諸侯國軍與新降秦軍間的關係尚未融合的情況下,驅使秦軍為先導進攻自己的故鄉關中,以未服之心攻擊愛戀之地,難免不發生譁變和意外。面臨如何處置新降秦軍的問題,項羽找來兩位部下協商,一位是英布,一位是蒲將軍,就是巨鹿之戰時作為先鋒渡河搶占灘頭的兩位猛將。三人商議的結果是:&ldo;秦軍吏卒數量大,心不服,到了關中如果不聽從命令,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擊殺消滅,只帶章邯、司馬欣與董翳等主要將領入關。&rdo;於是,由英布和蒲將軍主持,楚軍秘密行動,夜晚突然襲擊秦軍營帳,將二十萬秦軍降卒擊殺,坑埋於新安縣城的南部。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的事,由漢朝史官司馬遷寫入《史記》。千百年來,對於此事的真偽,史學家們多有所質疑:歷史上究竟是實有其事,還是出於劉邦集團為了爭取秦國人心的後來偽造?往事迷茫,已知的古史宛若無盡的黑暗中閃亮的點點燭光,微亮所及,僅僅隱約可以窺望疑似的痕跡蹤影。由於現有的史料僅有如此一條記載,信由它,不信也由它,沒有多餘的選擇。我整理歷史到這裡,對如此暴行難以置信之餘,無奈只有姑且從之而保留存疑,期待將來能有新的考古史料的出現。
項羽是偉大的軍人、無敵的將軍和勇猛的戰士。他治軍、用兵、作戰的才能,天下無雙,論及政治才能,卻是無謀魯莽而缺乏判斷能力的三流人材。對秦軍作戰,他運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對於降服秦軍的處置,需要的是政治智慧,他卻將其作為軍事問題處理,謀於猛將而不議於謀臣;不考慮爭取秦人之軍心民心,為戰後的未來作妥善的政治準備,而是只圖眼前行動進軍的單純利落,以報復頑抗之敵的手段殘殺投降之敵。
新安坑殺降卒,使項羽失去了秦國人心,斷絕了項羽入關以後在關中立足的可能。新安坑殺降卒,埋下秦國人民仇恨項羽的種子,使秦國軍民從此敵對於項羽。二十萬秦軍被坑埋於新安地下,數百萬敵對軍民被製造於秦中地上。在爾後的楚漢戰爭中,秦國軍民死心塌地跟隨劉邦與項羽血戰死斗,關中成為劉邦穩固的根據地,秦人秦軍成為漢軍的主力部隊,歸附劉邦的秦軍將士們最後追擊項羽至烏江岸邊,將項羽分屍斬首,種種曲折歷史的事由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這裡。可以說,新安坑殺秦軍降卒,是項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誤,是項羽由盛而衰的轉折、失敗的起點。
章邯領秦軍投降項羽是在二世三年七月,項羽統領聯軍渡過黃河抵達河南縣一帶是在次年十月,新安坑殺秦軍降卒是在十一月。整整四個月時間,項羽軍沒有急速西進,而是在河內、三川一帶徘徊停留,使人非常難以理解。或許秦軍在三川一帶的抵抗仍然非常激烈,或許是數十萬大軍的糧草後勤難以解決,或許真是新降秦軍的問題使項羽無法順利進軍?往事越千年,已無法索解。就在項羽軍停留徘徊期間,劉邦軍於八月攻破武關,九月攻克嶢關及藍田,十月進入咸陽,實現了先入關中滅秦的戰略目標。
十二月,項羽統帥四十萬諸侯國聯軍,攜坑埋秦軍之殺氣,浩浩蕩蕩,由新安經澠池、陝縣一路抵達函谷關下。函谷關關門緊閉,守軍奉劉邦命令,拒絕項羽軍入關。項羽得知劉邦軍已經占領關中,接受了秦王嬴嬰的投降,正在收編秦軍擴大兵力,安撫秦人鞏固地盤,所有進入關中的通道,都已經被封閉。項羽大怒,迅速部署軍事,命令勇將英布強行急攻,一舉攻下函谷關。
項羽軍入關以後,沿渭水南岸由函谷關到咸陽的大道西進,一路勢如破竹,至戲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