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5 页)
三轮车,老头,干部服,李建一下子想起来在堵车的时候,张晓辉过去问的那个要去送农药的老头。
“大爷,鱼怎么卖?”
“也没多少鱼了,你想要什么,草混子还是鲤鱼,四毛钱一斤,要多少我给你捞。”
老头从窝棚下方拽出来一个长把的捞网,网口很大,足足有一口大锅那么大,看起来三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都能套进去。
“你随便捞几条,尝尝鲜,大爷常年在这儿养鱼?”
李建套着近乎,老头摇摇头,
“我是于家村的,这一片原本是我们村的地,后来被镇里收上去,准备当做工业用地,我这个鱼塘也被收上去了,不过这一片暂时还没工厂要来,我的鱼还没收完,村里就让我先这么放着,今年开春,就不能再放鱼苗了,等鱼都收完,就交给镇里。”
老头叹了一口气,走到鱼塘边系着的小木筏上,解开绳子,上了木筏,用那长长的捞网,当做支撑的竹篙,在岸边一顶,木筏就进了鱼塘。
老头在水中间把捞网放到底,那么随便搅了几下,便把捞网提上来,等水漏掉,李建看到渔网中间已经出现了几条正在乱蹦的鲜鱼。
像进去的时候那样,老头撑了几下,又回到岸边,把木筏系好,扛着渔网走过来,
“不要称了,四条鱼,一条算你一斤,保准多不带少的。你自己掂量掂量。”
李建看了看,四条鱼,三大一小。最小的一条可能不到一斤,但是其他三条大的,都有可能一斤半还多,算自己四斤鱼,却是只多不少。
“好嘞,大爷,这是两块钱。这些差不多五斤鱼了,我也不占你便宜,你拿好。我在这儿的厂里上班,不差这点钱。”
李建从口袋里找了两个一块的纸票子出来,老头原本要找钱,听说李建在附近的厂里上班。便没有坚持。
他是附近的人。听说了自己家跟前的这两家厂子,都是财大气粗的外国人开的,第一家公司一个月都能开八百块,当时他们都吓坏了,这可是他们一两年的收入,可没想到第二家公司来的时候,更吓人,一个月一千多块钱。这是拿钱不当钱发么。
所以,附近的村民。但凡年轻一点的,都去报名了,想到厂里当工人去,可是人家有要求,要多少懂一点文化知识,懂什么电子操作更好,这些村里的年轻人,哪儿懂什么电子工业啊,几乎都被刷了下来。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进入工厂的,现在回家都牛气的了不得,恨不得晚上吃什么饭,要让全村人都知道一样。
“厂里人好啊,厂里人好,就是厂里占了我们的地,也得给我们条活路啊,要不然我们这些老东西活不了几年了,让我们的孩子上哪儿去。”
把鱼从网兜里掏出来,老头熟练的用一根编织袋上抽下来的线穿进铁丝之中,直接从鱼鳃扎了进去,把四条鱼穿成一串,递给李建。
“我们厂里不是也让村里人去报名了么?”
李建记得当时自己说过,附近的村民如果要到厂里来工作,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
“哎,人家是高科技,我们这些娃子,啥都不会啊,就能干点体力活儿,让他们去跟那些力巴一样,到码头上出力,他们又不愿意,觉得丢人,我觉得没啥丢人的么。”
老头似乎有感而发,李建想想也是,这些农民,渔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物理微电子知识更是一窍不通,到这样的岗位上,恐怕良品率会低的吓人。
只需要出力气,并不需要太动脑子的活儿,迅捷厂目前是没有,不过自己想要开设的造纸厂,似乎就用不了多少知识啊,起码往热磨机里投材料这样的体力活儿,就不需要什么知识,只要认真负责,按时投料就行。
而造纸厂采购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