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页)
今日聞聽要見康王,頓時心臟噔噔亂跳,想著稱病推脫,不要與他相見,但不自覺的就跟著丫鬟來到大廳,如做夢般神情恍惚。韓氏連著喚了她兩次,她才恍然大悟,連忙對著張越先行了一個萬福,千言萬語卻鯁在喉嚨,竟然一句話也沒有說。
張越先穩定了一下情緒,對著吳玉奴恭身回禮,笑著說:&ldo;昨日已經見到表姐……&rdo;韓氏見康王稱呼自己的女兒表姐,忙糾正說,&ldo;錯了錯了!玉兒今年才16歲,比王爺小著呢,王爺怕是不知吧?都怪老身沒有詳細介紹……&rdo;
張越先看了一眼吳金奴,心想,囡囡見我順著她的脾氣,定然高興,就解釋說:&ldo;囡囡叫得姐姐,小王也一併叫了姐姐,還是叫姐姐比較順口……&rdo;
韓氏瞪了一眼吳金奴:&ldo;又是囡囡搞怪!你家王爺那麼寵你,你卻與他惡作劇!!!&rdo;
吳金奴見嬸娘呵斥自己,剛要申辯,就見一個家奴跑進中廳,小聲稟報:&ldo;各大行團的行老前來拜見康王殿下!&rdo;
原來,在宋朝的時候,城鎮的工商業者、服務業者按行業分別組織成行或團。主要有:沙行、果子行、牛行、魚行、肉行、生藥行、紙扇行、彩帛行,碳團、花團、柑子團,金銀市、珍珠市、絲綿市、生帛市、碾玉作、漆作、裁縫作、釘鉸作等等。行團的首領稱為行首,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老大;行團的成員稱為行戶。
現在杭州城裡,大大小小的行團足有300多個。可見當時杭州的工商業、服務業是多麼的發達。當然了,今天到吳府的只是其中較大行團的行老。即使這樣,到場的大行老也有百人之多。
吳唯寬聞聽此報,就哈哈大笑著對張越先說:&ldo;老朽請了杭州城裡眾位行老,與王爺接風洗塵,官府的人物卻一概沒有,這樣可好?&rdo;
張越先見吳家並未刻意粘惹官府,覺得欣慰,點了點頭說:&ldo;如此甚好!小王奉旨遊歷各地,並不想讓皇上猜疑,感謝伯父的精心安排。改天我卻獨自拜訪府衙,盡了禮數,也就是了。&rdo;
第三十七章 揚文抑武
第二天中午用過飯後,張越先在林衡太的陪同下,前去杭州府府衙拜訪知府趙鼎。
二人相見,寒暄了一下,落座品茶。
趙鼎看著張越先笑著說:&ldo;王爺到得杭州,下官無以為敬,特意煮了皇上御敕的&l;小龍團&r;與王爺接風!&rdo;
宋代茶文化在唐代茶文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深化,在深度上多有建樹。由於茶業長的南移,貢茶以建安北苑為最,所以不少的茶學研究者在研究重心上也傾向於建茶,特別是對北苑貢茶的研究,既深且精。
宋代茶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宮廷皇室的影響。無論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帶上了一種&l;貴族&l;色彩。於此同時,茶文化在&l;高雅&l;的範疇內,得到了更為豐滿的發展。
封建禮制對貢茶的精益求精,進而引發出各種飲茶用茶方式。宋代貢茶自蔡襄任福建轉運使後,通過精工改制後,在形式和品質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號稱&l;小龍團餅茶&l;。 歐陽修稱這種茶&l;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l;,宋仁宗最推薦這種小龍團,珍惜備加,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隨便賜贈,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禮祭天地時,中樞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團,而這些大臣往往自己捨不得品飲,專門用來孝敬父母或轉贈好友。
宋代飲茶禮儀中,賜茶是一項重要的活動,賜茶包括皇帝向大臣們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