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2 页)
圍魏救趙之例說‐‐邱吉爾聯蘇抗戰
兩次世界大戰間隙,國際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出現在歐洲政治舞台上,這在資本主義中間引起一片恐懼。英法等國採取了扶持德國的政策,當德國復仇主義日益升起,不斷威脅到歐洲和平時,英法等國為了阻止蘇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所謂&ldo;擴張&rdo;,竟一再對德國的侵略行為姑息縱容。蘇聯建議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以挫敗希特勒德國的侵略擴張計劃,但英國頑固地進行破壞,始終不渝地想把德國的擴張矛頭引向蘇聯。這一政策的頂峰是慕尼黑協定,其目的是要將禍水東引,慫恿德國去攻打蘇聯。但是,到頭來德國並沒有先進攻蘇聯,而是拿西歐的英法國家開了刀。綏靖政策宣告破產,西歐輿論大嘩,執行綏靖政策的人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嚴厲譴責。邱吉爾正是在此危急的形勢下,受命組建了英國的戰時內閣。
邱吉爾從本質上講是一個極其反共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從蘇維埃政權在俄國誕生之日起,他就極力主張進行公開的武裝干涉,妄圖將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扼殺於搖籃之中。遏制共產主義的思想一直在他的頭腦中占著主導地位。而且終其一生。但是,邱吉爾先生又是一位很講現實的人。從他臨危受命之時開始,他就認識到,當前的更大威脅不是蘇聯,而是希特勒德國,如果希特勒贏得戰爭,不僅英國要蒙受史無前例的投降恥辱,歐洲的自由和民主將不再存在,甚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也將受到嚴重威脅。因此,這是一場壓倒一切的戰爭,必首先打垮希特勒,其餘的事情以後再說。邱吉爾認為,在這場戰爭中,蘇聯是幾乎同美國一樣可靠的潛在的盟友。與希特勒相比,蘇聯的危險已經退居到次要地位。為了能夠早日打敗希特勒,應該與蘇聯結成同盟。
基於這種認識,邱吉爾作出了明智而正確的抉擇。當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消息傳來時,邱吉爾發表了歷史性的演說。在演說中,他向蘇聯這個新盟國表示歡迎,並表示英國將堅定地與蘇聯站在一起,共同抗德,直到徹底打敗希特勒為止。正是邱吉爾的這一外交戰略,使邱吉爾與史達林這對宿敵坐到了一起,全世界各反法西斯國家也在蘇、英、美的周圍結成了牢固的聯盟,最後終於將法西斯國家徹底打敗。
&ldo;兩利相衡從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rdo;。高明的指揮員,必須學會全局在胸,善於權衡利弊,趨利避害或趨小害而避大害。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二二混水摸魚‐‐龐德設計下長安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ldo;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rdo;。
馬超、韓遂統率20萬大軍,直抵關中重地長安。長安郡守鍾繇一面布軍抵禦,一面向曹操報警。當西涼兵先鋒馬岱率15000眾搶先到達時,不到一個回合,鍾繇就大敗而逃,率眾退保長安城。馬超等遂指揮大軍將長安團團圍定。因為長安乃西漢舊都,城固壕深,易守難攻。所以,西涼兵雖經10餘日攻戰,仍未能破城。在這種情況下,馬超的部將龐德分析說:&ldo;長安城中多是鹽鹼地,不僅水不堪飲用,城內亦缺少柴草。大軍已圍困了十餘日,城內軍民俱已缺水少柴,不如暫且退軍。&rdo;他主張馬超改變長圍硬攻的打法,並獻上取城之計。馬超一聽大喜,立即揮軍撤退。對西涼之軍的突然退去,鍾繇擔心有詐,他派人哨探,見馬超大軍果然已經遠去,這才放心。他下令大開城門,准許被圍10餘日的軍民出城打柴取水。一連5天,城門大開。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到第五天,馬超大軍復來,受驚的軍民又蜂擁奔入城內。鍾繇仍關閉城門,堅守不出。當夜,在鍾繇之弟鍾進把守的西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