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2 页)
很快遼東軍馬在鴨綠江西岸登陸,然後迅速向鎮江方向靠攏。沿路遇到的百姓全部押在後隊,防止走漏消息。大軍於當日傍晚時分抵達鎮江城外,鎮江城依鴨綠江而建,當初明朝建城是為了防衛東面的女真人。相比較而言,西面更加容易攻打,這也是為什麼袁崇煥要在西岸登陸的原因。鎮江城西邊地勢較為平坦,當遼東軍出現的時候,守城的後金兵士發覺四周都布滿了黑壓壓的敵軍,連忙飛告守將,城內片刻騷亂後,接著戰馬嘶鳴。鎮江城門大開,當先一將領縱馬而出,後面跟著千餘人。
這將領便是鑲藍旗的牛錄額真蘇爾東安。天聰元年(明天啟七年)滿洲攻朝鮮後,在鎮江城留有滿洲兵三百、蒙古兵一千,歸蘇爾東安節制。這幾年都相安無事,突聞有敵犯界,是以馬上整兵來迎敵。女真人和蒙古人果然是在苦寒之地磨練得彪悍,面對數萬大軍,仍敢出城。
這恐怕也是毛文龍先前的望風而逃把他們給迷惑住了,不然皇太極知道毛文龍有兩萬人馬,卻只留下四千三百人防守義州和鎮江兩城。可見以前毛文龍的偷襲戰是怎麼打的!
蘇爾東安以為此次依然是毛文龍的隊伍,是以帶著千餘人就衝殺過來。
而作前軍的祖大壽的五千餘人,祖大壽看到敵騎殺奔過來,一聲令下,前面數百軍士手持盾牌,腰掛大刀,護在前方。蘇爾東安看到明軍的布陣,內心不由得一陣冷笑,這步兵如何能頂得住騎兵的衝鋒呢?等下還不是如狼入羊群。他馬鞭一指,整個隊伍朝著祖大壽的前軍衝去。
很快就在滿洲騎兵離持盾的大明步兵接近一百五十米的時候,躲在盾牌後面的火槍手端著遂發槍瞄準後就是一通射擊,陣陣硝煙頓起。衝到前面的滿洲騎兵還沒有散開陣型,給迎面飛來的鉛彈打了個正著。
對比15‐16世紀歐洲各國裝備的火繩槍,在上構造和明軍的火繩槍基本一致,技術參數也大致相仿,但明軍的鳥銃比這些槍都要輕便。西班牙的重型火繩槍‐‐穆什克特槍,口徑在23毫米以下,重8-10公斤,彈丸重50克,射程250 米,可以保證射穿任何的鎧甲,雖然明軍的鳥銃威力比不上這種槍,但比起機動性和輕便性卻是穆什克特槍遠遠不及的。後金沒有大型的煉鐵廠,是以盔甲較為缺少,因此明軍的火槍對滿洲人也是個極大威脅。
打中的滿洲騎兵幾乎彈彈見血,但這些塞外的異族人似乎天生的不怕死,沖在前面的人被擊死掉落馬下,後面的人依舊驅馬衝來。在騎兵衝到三十米時,明軍陣內再度變化,火槍兵放完槍就後退,換上了手持長矛,大刀的步兵。明軍持的長矛遠較常規的長,是專門用來克制前沖的騎兵。很快前方的兩軍碰撞在一起,手持長矛,大刀的步兵就如此和騎兵惡鬥在一起。
這些衝上來的騎兵人數委實太少,並沒有衝散明軍的方陣,反而使自己難以動彈。特別是面對超長的長矛,騎兵不跑動,很容易給刺中。不一會,這千餘騎兵就給明軍的方陣給吞噬掉。鎮江城裡已經沒有軍馬,在幾萬人的包圍中,連城裡的百姓也沒有走脫。占據了鎮江城後,袁崇煥將兵馬稍作整頓,就讓副將吳襄,帶著後隊人馬伏擊義州的援軍。
鎮江失守很快就傳到只有一江之隔的義州城,守將楞格禮聽到消息連忙點兵去救援。就在過鴨綠江時,卻給一陣火炮打的人仰馬翻,不少還給沉到了江里。楞格禮怒極攻心,他望前方一看,大約在前方三里(一里等於五百米)有一陣硝煙,看來敵人火炮就在那裡。他指揮剩下兩千多人馬,逕往發炮的地方奔去。
可惜他再次上演了蘇爾東安的悲慘命運,他身先士卒的衝到前面時,卻給打成了馬蜂窩。後面的騎兵見主將身亡,形勢大亂。幾個牛錄忙呼叫連連,指揮騎兵繼續前沖,很快交鋒在一起。
吳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