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接着,顾宪成又开始欣赏起的王的书法。顾知道王酷爱唐碑,今见这小楷写得清整秀劲,骨重脉和,不由地点头赞许 。正在这时,“泾阳让你久等了!”随着一句客套话和一阵脚步声,身穿云纹花缎便服的王锡爵走了进来。
顾宪成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王锡爵用带有几分委屈的口吻说:“东宫太子不一定非是皇后生的,一般妃子生的皇长子也可,这老夫也是清楚的!可皇上执意如此,我又能奈何 ?”
顾宪成听罢没有说一句宽慰话,而是晓之以理:“老先生博古通今,想必知晓唐朝宰相李沆、李泌的事情吧?”王锡爵点了点头,顾宪成语气变得柔中有刚,继续说道:“老相国即便不能像李沆那样引烛焚诏,也应像李泌那样反复叩请,苦口婆心劝皇上收回三王并封的谕旨,并请求早立太子,以安社稷。”顾宪成发现王的脸上表情变得逐渐平和了,似乎有些心动,便决定今天点到为止,日后再来继续吹风。
以后,顾又去了相府两次,王锡爵终于同意去试一试说服皇上,但他还是信心不足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顾宪成连夜给王写了一封信,题为《上娄江王相 国书》。在信中顾坦言相告“如一次请求不允,那就再再请,以至于三甚而至于十至于百,至于辞职都可以,至于死节也可以。”
王锡爵终被顾宪成的诚意所感化,第二天便进了宫,向皇上承认自己拟旨不当 ,请求免掉自己的官职,皇上无奈,只得收回三王并封的成命,但仍坚持说:“稍候二三年,若皇后仍无子,再行册立。”王锡爵见初战告捷,便又提出皇长子上学一事,他对皇上说,“礼制皇子十岁入学,如今长哥(指皇长子)已十三岁了 ,尚未开讲 ?”这一次皇上总算让了步,答应在正式册立前,先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三王并封”出笼不到十天,便半途夭折了,顾宪成可谓功不可没。
六
万历二十二年是癸巳年,又逢“京察” ,称癸巳京察。主持本次察典的是吏部尚书孙龙、左都御史李世达和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而赵南星是具体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上个月底刚调入考功司任主事的顾宪成,自始至终参与了全过程,用宪成的话说,“始而咨询,继而商榷,臣都在也 !”
在京察开始前,赵南星就提出“避嫌” 。首先是吏部尚书孙龙罢斥了口碑不好的外甥、时任吏部员外郎的吕胤昌,接着赵南星免去了亲家、那个颇遭公议的都给事中涂先行。经过商议,三位主计官员定下了本次京察的重点 ,是整治贪污###。
经过调查,有两个人问题最大,一个是少卿徐泰,在管理陵工中贪赃百万;另一个是吏科都给事中杨文举,他在经理荒政时贪污金花、帛八千金,及古玩器皿价值两千余金,而徐杨二人皆与首辅王锡爵有私交,于是赵南星在处理徐杨二人时,都未和王锡爵“通气” ,王对此颇有微词。更令王恼火得是,吏部公然对内阁封锁消息,例如罢免阁臣赵志皋的弟弟太常卿赵志逖,以“不谨”令其“闲住(为民)” ,内阁竟一无所知。此前,京察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京察听命于内阁,主察人遇事须向内阁打招呼,谓之“请教” ,倘若内阁看好的,即便有问题的,也得留用,这一回吏部竟打破了这个常规,性刚负气的王锡爵,决定给吏部一点颜色看看。
王锡爵有个亲信,叫刘道隆,时任刑科给事中,他向王提供了一条信息,说吏部嵇勋司郎中虞淳熙、兵部郎中杨于廷及主事袁黄,先前都曾被言官参劾过,应在本次京察中决定他们的去留,可吏部尚书孙龙却极力称赞虞 “安贫好学” ,夸奖杨 “有才且有功” ;而考功郎赵南星心领神会,竟自作主张保下了虞、杨二人,不作处理,只贬退了袁黄。王锡爵听后,如获至宝,立即授意刘道隆上疏专劾此事,他指示刘攻其要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