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3 页)
1947年5 月,凱塞林被送到駐在威尼斯的一個英國軍事法庭接受審判,並被宣布以戰爭罪和破壞和平罪判處死刑。但不久出現了冷戰形勢,英美方面企圖利用這位著名統帥進行反蘇活動,因而將他改判為終身監禁。1952年10月,又將他釋放出獄。獲釋後,凱塞林遷居西德,主要活動是撰寫回憶錄。1960年7 月16日因心臟病逝世。
二、艾利希&iddot;馮&iddot;曼施泰因(1887‐1973)審判案。
為希特勒的侵略擴張政策立下汗馬功勞的納粹德軍高級將領,重要的納粹乙級戰犯。
艾利希&iddot;馮&iddot;曼施泰因於1887年回回月24日生於柏林一個貴族家庭。生父和養父均為陸軍少將,母親出身於東普魯士的名門望族。1900年進入少年候補軍官團學習,後又入高級軍官學校學習,正式人伍後又曾到陸軍大學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曼施泰因中尉就主動報名參戰。他先後轉戰東、西兩條戰線,參加過波蘭、塞爾維亞、凡爾登和索姆河等著名戰役。戰後留在部隊,從事陸軍重建計劃的制訂工作。1929年調到國防部參謀本部,並多次出國考察(包括蘇聯)。希特勒上台後,開始大規模擴軍備戰,曼施泰因得到了迅速提升的機會。1934年他出任柏林第三軍區司令部參謀長,1935年晉升為陸軍總參謀部作戰處長,1936年再次被提拔為德軍總參謀部第一副總長,軍銜也晉升至少將。1938年,受總參謀長博克委託,參與了制訂入侵奧地利的作戰計劃。次年,作為集團軍參謀長,參加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占領。1939年9 月1 日,德軍發動對波蘭的入侵戰役。身為參戰主力部隊‐‐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曼施泰因,創造性地實施了閃擊波蘭的&ldo;白色方案&rdo;作戰計劃,避實擊虛,保證了德軍以很小的代價取得首戰告捷。以後,在參與制訂入侵西歐各國的作戰計劃時,曼施泰因反對陸軍總部模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實施的&ldo;史利芬計劃&rdo;而制訂的&ldo;黃色方案&rdo;,堅決主張德軍應以裝甲部隊為先導,從地形比較複雜但能出奇制勝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直插加萊海峽,圍殲比利時境內的盟軍,再從西、北兩個方向夾擊巴黎,為最後擊敗法國創造條件。在希特勒的全力支持下,德軍最高統帥部依照曼施泰因的意見修改了作戰計劃,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占領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此,希特勒下令授予他騎士十字勳章。侵蘇戰爭開始時,曼施泰因任軍長的第56裝甲軍在北方戰線進展神速,被希特勒晉升為第11軍團司令,受命去攻占克里米亞半島。在蘇軍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不利條件下,曼施泰因靈活地調整戰略部署,集中優勢兵力,於1942年5 月攻陷蘇軍的戰略要地刻赤,6 月30日又攻占了蘇軍堅守長達8 個月的海軍要塞塞瓦斯托波爾,完全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為此,他受到希特勒通令嘉獎,並被晉升為陸軍元帥。當年8 月,他又被希特勒派往北線,負責攻占列寧格勒。事未奏效,他再次奉派到南線援救已被蘇軍合圍的第六軍團。雖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他還是有力地阻止了蘇軍的迅速推進,並奪回剛剛被蘇軍解放的哈爾科夫和別爾戈羅德兩座重鎮。自庫爾斯克戰役以來,曼施泰因與希特勒的分歧日見激烈和表面化,1944年3 月希特勒將他解職。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軍抓獲。不久,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被判處18年監禁。1953年因健康原因提前獲釋。1973年6 月11日病逝。
三、貝爾森集中營審判案。
1945年9 月‐12月,英軍占領當局首先對貝爾森集中營案件進行審判,地點在德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