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3 页)
還有一類規模較小因而知名度也不高的滅絕營,亦即處決中心(見第二章),主要分布在德國本土及奧地利境內,殺人數量多為數千人至數萬人。它們與大型滅絕營不同之處在於,只有可容納數十人的毒氣室,因而還附以其他的殺人手段。
至於勞動營,猶太人生活在這裡也並不意味著生命有了保證。其實,納粹分子只是出於勞動力緊缺,才暫時放過他們,對其執行慢性的處決‐‐讓超負荷的苦役、營養不良、寒冷與瘟疫在無形中奪取他們的性命。一旦他們的使命告終,他們隨時會被黨衛軍拉去槍斃或驅趕進毒氣室。《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主人公奧斯卡&iddot;辛德勒所拯救的1200多名猶太人,就是波蘭普瓦紹夫勞動營中的猶太勞工。1943年秋冬,該勞動營被納粹當局解散,並人奧斯維辛集中營,絕大部分猶太囚犯面臨被送進毒氣室的危險。
第二節 大屠殺之集大成者‐‐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上述各個集中營、勞動營和滅絕營當中,對於揭示納粹分子喪盡天良和人性混滅的眾多罪惡具有典型意義的是奧斯維辛集中營,或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奧斯維辛集中營‐‐滅絕營。在上萬個各類集中營中,奧營囚禁犯人的規模是最大的,每天有18萬一25萬名囚犯在這裡生活(其實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時,高達43萬人以上;它殺害囚犯的數量是最大的,是唯一一個殺人逾百萬的滅絕營(二戰後,波蘭和蘇聯的官方報告曾認定,瑪伊達奈克集中營一滅絕營殺害了136 萬名囚犯;但80年代以來,包括波蘭在內的歐洲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一數字明顯偏高;該營遇難人數估計只有50萬上下。)它處死猶太人的方式是最為駭人聽聞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慘無人道的,它給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為惡劣的,因此奧營中囚犯的殘存率也是最低的,大概只有3 ‐‐5 %。這不僅低於設在德國的各個集中營,也低於設在波蘭和其他占領國的集中營。相比之下,瑪伊達奈克、格羅斯羅森、斯圖特霍夫等設在波蘭的納粹集中營,殺人規模均未突破50萬。
一、由來與概況。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希姆萊根據黨衛軍駐波蘭弗勞茨瓦夫地區最高司令官兼保安警察管理局局長艾利希&iddot;馮&iddot;巴赫一傑列夫斯基於1940年2 月的建議而批准興建的。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于波蘭上西里西亞地區小鎮奧斯維辛,總面積15平方公里;東北距華沙200 多公里,距古都、第二大城克拉科夫只有30多公里。它地處維斯瓦河上游,一面靠山地,三面都是開闊的平原。這裡交通便捷,是西歐通往東歐的道路交匯處,有鐵路通往歐洲各主要國家,便於納粹實施放逐各國猶太人到集中營的罪惡計劃。然而,這裡的自然環境又惡劣到極點:春秋兩季連日裡刮著大風;夏天濃霧瀰漫,酷暑難當;冬天嚴寒刺骨,滴水成冰,氣溫低到零下20多度。流經奧斯維辛的維斯瓦河區段的河水已被嚴重污染,河中密布有毒的化學物質,使得河水與附近的空氣均被毒化。前集中營囚犯奧托&iddot;克勞烏斯戰後回憶當時的生活環境時,如此這般地描寫到:&ldo;比克瑙(即奧斯維辛的第二分營)位於沼澤地帶中,氣候惡劣,死神在那裡到處向人們招手,瘧疾、傷寒、痢疾及其他疾病無情地折磨著骨瘦如柴的囚犯們。重病人遭受著高燒的折磨,卻哪兒也找不到可以飲用的水。酷暑季節,蚊蟲雲集,包圍著奧斯維辛沼澤群。從早到晚,整個地區都被沼澤中升騰起的蒸汽籠罩著,蒸汽中還包含著焚屍的惡臭氣息和焚屍場煙囪冒出的濃煙。囚犯們穿著木鞋,不時陷入滑濘的淤泥中,耗盡他們最後的一點體力。&rdo;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