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2/3 页)
;強者&rdo;,可以&ldo;耀武揚威&rdo;,顯出主子性:扮演的依然是我們在第十二講、十三講所分析過的&ldo;往來主奴之界&rdo;的角色。
魯迅還要追問:中國的新聞媒體最喜歡或最擅長向怎樣的&ldo;弱者&rdo;發威?其背後的社會根源與動因是什麼?於是就有了一段精闢的解析,照錄如下‐‐
於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發揚餘威的好材料了,因為她頗有名,卻無力。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醜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醜聞。上海的街頭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鄰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樂道,但如果對她講甘肅的誰在偷漢,新疆的誰在再嫁,她就不要聽了。阮玲玉正在現身銀幕,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人,因此她更是給報章湊熱鬧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點銷場。讀者看了這些,有的想:&ldo;我雖然沒有阮玲玉那麼漂亮,卻比她正經&rdo;;有的想:&ldo;我雖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領,卻比她出身高&rdo;;連自殺了之後,也還可以給人想:&ldo;我雖然沒有阮玲玉的技藝,卻比她有勇氣,因為我沒有自殺&rdo;。化幾個銅元就發見了自己的優勝,那當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藝為生的人,一遇到公眾發生了上述的前兩種的感想,她就夠走到末路了。……先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罷,那麼,大概就會知道阮玲玉的以為&ldo;人言可畏&rdo;,是真的……
&ldo;頗有名,卻無力&rdo;的&ldo;公眾&rdo;人物,就這樣成了中國媒體祭壇上的犧牲品‐‐這應該是魯迅的一大發現,而且是道破了其中的奧秘的。最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這樣的精神迫害是以&ldo;市民&rdo;階層作為社會基礎的:這些現代都市的阿q們需要藉此來滿足自己的精神&ldo;優勝&rdo;的需求,因此,這是媒體與&ldo;公眾&rdo;的一個合謀,這就是&ldo;人言可畏&rdo;的意思。同時,這也是出於&ldo;增加點銷場&rdo;的需求,是商業的動機驅使媒體不惜以阮玲玉這樣的弱者的血來謀利,這裡所遵循的正是赤裸裸的資本法則:在中國的新聞媒體裡,魯迅又看到了&ldo;吃人肉的筵席&rdo;的延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