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2 页)
以田文鏡在河南實行得最為有力。據記載,他嚴飭墾荒,在雍正元年至雍正八年的八年時間裡,墾荒和自首的隱田共五萬四千一百頃,而康熙九年至六十一年的五十三年中,墾荒和自首的隱田為十二萬六千九百頃。這就是說康熙年間河南每年平均增加墾荒和自首的隱田近二千四百頃,雍正年間為六千七百多頃,後者比前者增長速度高出一點七八倍。雍正十年(1732年),河南的稅田為六十二萬九千多頃,以雍正八年的首墾說法,它占到墾田總數的百分之八點六,可見河南墾首田增加的速度快,幅度大。
雍正帝還組織了寧夏墾荒。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命川陝總督年羹堯到寧夏察看河渠;三年,改寧夏左、右衛為寧夏府,下轄四縣;五年,增置新渠縣;七年(1729年),又設寶豐縣。設府添縣反映了寧夏地區農業的發展。雍正帝聽說寧夏若得水利,可墾地二萬餘頃,若每戶授田百畝,可安置幾千戶,因此特派大臣單疇書到寧與陝西總督、甘肅巡撫共同治理渠道,募民墾種。雍正七年(1729年),單疇書死在寧夏工程上,雍正帝就派右通政使史在甲前往接任,不久又派兵部侍郎通智主持其事。寧夏原有大清、漢、唐三條水渠,但年久失修,水道淤淺,雍正帝命集中力量疏浚,又命開清惠農、昌滑二渠,工程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因雍正十年(1732年)西北用兵,使用民力較多,顧不上寧夏河工,雍正帝遂撤回通智、史在甲,將有關事項交寧夏水利同知專管,即按常規進行。
在墾田方面,雍正帝還注意到四川的開發。當時四川仍處於地廣人稀的狀態,農民生產技術落後,雍正帝命地方官勸諭開墾,招聘湖廣、江西有經驗的老農教授土著居民墾荒的方法、給予老農衣糧,等到開墾有成效了,給以老農頂戴。雍正六年(1728年),湖廣、江西、廣東、廣西四省民人數十萬進入四川,雍正帝命根據各地區外來人口的多寡,分給三四十畝、五六十畝不等的荒地,並給耕牛、種子以及口糧,妥善安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