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页)
王建: 經濟的區域化有排他性質。貿易圈要分出圈裡圈外,當北美自由貿易區出現的時候,把墨西哥拉進去,排除中國的勞動力產品,使中國的鄉鎮企業走下坡路,因為出口中斷了,沒法通過鄉鎮企業的勞動力轉移繼續拉動農村經濟增長,這是很大的變化。現在歐盟把東擴的步伐邁出來了,10個東歐國家進去了,它們這些收入也是在三四千美元的水平,應該跟中國大陸1千美元,跟韓國及中國港、台地區,至少也是差不多在一個台階上,拉不大距離。
東歐國家,像波蘭這些國家加入進去,實際上會替代&ldo;亞洲四小龍&rdo;的貿易功能,是排它,也排我們,也排它們。實際上歐盟的出現,畫了這麼一圈,把美國踢出去,逼著美國在北美畫一個圈,這兩個圈一出現,東亞過去主要靠這兩個市場,現在你再想進去,進不去了。實際上,是歐洲和北美的經濟區域化在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區域化,或者說是東亞經濟圈和東亞貨幣聯盟的催化劑。還有這場戰爭,打得亞洲國家都警惕了。日本是個什麼?是個大相撲,塊頭很大,力量很大,但是赤裸裸的,沒有任何盔甲,沒有自衛能力。在東亞只有中國有洲際彈道飛彈,有核潛艇,並且逐步會有提供天基信息,打高科技戰爭的能力。
王湘穗:我們一直保持著自成一個獨立的軍事體系的潛能。
王建: 我打個比喻說,雖然我們的軍事體系還很初等,跟美國的高等體系根本不能比,但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是馬車,是電氣火車,也是機械化加點信息化,能自保,也可以在周邊安全中發揮點作用,和亞洲其他國家比還是要強。日本得考慮在亞洲這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個力量的保護怎麼辦?中國有軍事能力,就會推動它跟中國走到一塊。因為如果日本的出路是和中國經濟進行整合,共同締造東亞經濟區,那就得脫離美國的軍事保護,就必須找新的軍事保護。但目前美國可能不容許日本這麼做。
喬良: 中國跟日本的關係微妙在什麼地方?這恐怕是歐洲人與亞洲人的不同。伊拉克戰爭一打響,誰跟誰的利益一致就馬上凸顯出來了,法國、德國和俄羅斯,迅速靠攏,特別是法、德甚至撇開對俄羅斯的疑慮和不信任,三方聯手,呈現出法德俄軸心的趨勢。這其中外力擠迫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歐洲人的務實精神也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方面,亞洲人的想法恐怕和歐洲人很不同,亞洲人面對這種狀況的態度,可能是我吃虧,也不能讓別人占便宜,而不是大家聯起手來,把自己吃的虧減到最低限度。現在中國和日本走不到一起,當然主要是因為還沒有非常明顯的外力,但亞洲人心態在作祟也是個因素。現在人們談論的中日接近甚至中日合作,更多的還是一些智者的智慧,還沒有真正形成足夠的外力,如果有強大外力擠迫,它們走到一起的速度就會加快。現在我感覺,這個外力不明顯。
王建: 建立東亞經濟區的難度,有人說大,我看從另一方面說也小,你看歐盟有個英國老在添亂,德、法的塊頭不小,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的塊頭也不小,德、法說服這幾個大塊頭也不大容易。
王湘穗: 歐洲整合不容易,德、法、英、意、西在gdp上一家差幾千億,構成一個一個階梯,彼此之間的差距都相差不大,誰也沒有太大優勢。亞洲不像歐洲,在亞洲日本是第一大經濟體,然後是中國,日、中與其他國家比差一個大台階,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所以,只要中日,最好再加上韓國,大框架就定下來了。所以,只要中日想明白了,東亞整合就不難。現在看韓國政府包括民間對東亞整合最熱心,日本和中國兩大家還沒有熱起來。
王建:歐洲幾個大國不是數量級的差距,亞洲是數量級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日商量好的事情,基本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會接受。韓國、中國台灣、香港地區都會跟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