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3 页)
友炎櫻同樣名為&ldo;比比&rdo;,其餘人名均異。)。《雷峰塔》與《易經》是張愛玲的英文自傳小說,《小團圓》則是為中文讀者寫的,成書晚些,約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與《色,戒》同時。
熟知張愛玲的人,讀《雷峰塔》與《易經》,初初會有些失望(大致不出《私語》、《童言無忌》和《對照記》內容),但李黎所謂&ldo;張愛玲到底不是珍&iddot;奧絲婷,她的童年往事實在無法撐起一本近三百頁的小說讓人手不釋卷&rdo;,則未必屬實。讀張愛玲這部形同(《私語》和《對照記》放大版的自傳小說,最好把自己還原為一個對作者全無了解的路人甲,愈不熟知她愈好(正如讀《紅樓夢》不要拿榮寧二府人物表焦慮地去對照曹雪芹家譜)。你只管順著書里的緩慢情調和瑣碎細節一路流淌而去,像坐在烏篷船里聽雨聲淅瀝,昏天黑地,經宿未眠,天明已至渡口。當然,記得要先找出霉綠斑斕的銅香爐熏上第一爐香,從《雷峰塔》看起。
《雷峰塔》一開始,就是以孩童張愛玲(沈琵琶)的眼,看大人的世界。那四歲時就懷疑一切的眼光,看著母親(楊露)和姑姑(沈珊瑚)打理行李出國,父親(沈榆溪)抽大煙,和姨太太廝混,宴客叫條子。在大宅子另一個陰暗的角落裡,廚子花匠男工閒時賭錢打牌,婢女老媽子做藤蘿花餅吃,老婆子們解開裹腳布洗小腳,說不完的白蛇法海雷峰塔。就像張愛玲《對照記》里說的,悠長得像永生的童年,相當愉快的度日如年:
每個人都是瓮聲瓮氣的,倒不是吵架。琵琶頂愛背後的這些聲響,有一種深深的無聊與忿恨,像是從一個更冷更辛苦的世界吹來的風。能提振精神,和樓上的世界兩樣。《雷峰塔》取意何在?或許是象徵著父權、封建舊時代的倒塌,但是&ldo;娜拉出走&rdo;以後,正如魯迅所說:&ldo;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嗎?也還是傀儡……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rdo;在這一大家子的敗落里(包括母親、姑姑或繼母),沒有一個是贏家,結尾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歸結到底,《雷峰塔》與《易經》形同《紅樓夢》民國版,續集,或後四十回。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遺老遺少和他們的兒女同舟一命,沉淪到底。
在現代文學作家裡,張愛玲的身世是少見的傳奇,&ldo;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rdo;。她的弟弟張子靜就說:&ldo;與她同時代的作家,沒有誰的家世比她更顯赫。&rdo;那是清末四股權貴勢力的交匯,父系承自清末名臣張佩綸、李鴻章,母系是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後人,繼母則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之女。都是歷代仕宦之家,家產十分豐厚,然而巨塔之傾,卻也只要一代,在張愛玲父親時,因為親戚占奪,加上坐吃山空,早成了空殼子。《雷峰塔》與《易經》里,永遠是付不出的學費,戒不掉的鴉片、嗎啡和姨太太,老宅子裡煙霧繚繞,令人瞌睡……
&ldo;雷峰塔不是倒了嗎?&rdo;&ldo;難怪世界都變了。&rdo;這兩句婢女葵花和保母何乾的閒話,像里巷街議,也像賈雨村甄士隱在石獅子前笑談榮寧二府。《雷峰塔》(the fall ofthe pagoda)接著是《易經》(the book 0f 插n),也就可想而知了。《易經》作為自傳小說之名,還真有點凌叔華《古韻》(ancient lodies)的味道,也很符合張愛玲書名或標題一貫的雙關意涵。
張愛玲初到美國未久,以一個新人之姿打算用英文發表私我性很高的小說,或許是個錯招,但這並不表示這書沒有可讀性。看得出她是下了工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