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第2/2 页)
位置的妨礙,但實際上它們受到整個蘇聯和英國在印度洋勢力範圍的分隔卻是它們盟友關係的有利條件。
第七個大國蘇聯站在上述各集團之外。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大犧牲者。德國人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強加於它的和平條件,比起西方國家後來加諸德國的和平條件無可比擬地要嚴酷得多,而且在戰後的最後解515決中,俄國失去的領土要比除匈牙利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要大。俄國是第一個革命國家,廢除了自法國革命以來的一切西方傳統;它是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受到其他國家的畏懼、掠奪和隔絕。因此,俄國同反共產國際的國家具有類似之處,所以反共產國際的國家簽訂了1940年的三國公約之後,立刻進行關於蘇聯加入該公約的談判,這並非先後不一致。俄國同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家一樣,對待西方文明持矛盾的態度。它接受西方文明,成為最早的皈依者。它進入文明大國的行列比日本約早兩個世紀,比普魯士早一代。俄國象義大利一樣,也有政治上、文化上依賴德國的傳統:俄德聯盟一直是不融洽的,但是自從奧托曼王朝在十七世紀末葉衰敗之後,俄德聯盟一直是東歐歷史的主題。俄國作為拜占庭的傳統的繼承人,懷有救世主的使命感,自認是世界領袖和衰退中的西方的取代者。而正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二十世紀鼓舞它進行了政治和經濟革命。這個理論就在表明把它牽入西方的同時,卻又自相矛盾地割斷了它同西方的聯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