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2/2 页)
一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美兩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都沒有大的改變。
《黑色皮箱》的真兇為了逃脫殺害兩個人的罪名,使用兩個行李箱,進行了複雜的屍體移動。其目的就在於讓警方產生&ldo;兩個被害人的殺害現場,在a地點而非b地點&rdo;的錯覺。此外,真兇還在這一計劃之上,添加了又一重利用列車時刻表,偽造不在場證據的詭計。
鯰川哲也的處女長篇《佩特羅夫事件》,同樣是犯人利用&ldo;滿洲鐵路&rdo;時刻表,偽造不在場證據的作品。《黑色皮箱》的屍體移動詭計,是以英國本格偵探小說作家傅利曼&iddot;韋爾斯&iddot;克勞夫茲在1920年發表的《桶子》為參考,並在其上添加了一些超越原作的要素完成的。至於以犯人利用列車時刻表,巧妙製造不在現場的證據,偵探又通過推理,摧毀其不在場證據為主線的本格偵探小說,則可謂是鯰川哲也史無前例的獨創。
與日本不同,歐美的長途列車,並非完全按照列車時刻表來運行。到站時間,通常都會與時刻表的時間有所差異。在這樣的國家,想像《黑色皮箱》的真兇那樣,製造不在場證據,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正因為日本鐵路的運行時間,是全世界最精確的,才讓利用時刻表,製造不在場證據成為可能。
繼《佩特羅夫事件》之後,日本又出現了無數模仿該作的時刻表詭計作品。甚至連鯰川自身也在《黑色皮箱》之後,於1959年,再次發表了時刻表詭計的傑作‐‐《憎惡的化石》,並成功摘取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大獎。
真兇制定的巧妙犯罪計劃中,處處充滿了對&ldo;盲目崇拜極權主義,仇視自由主義的極端軍國主義者&rdo;的憎惡。作品的中心思想,是&ldo;披著&l;人性&r;外皮的非人類,理應處以極刑,而代表正義的行刑者,則不應在法庭上接受制裁1。&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