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5 页)
战战败后,高仙芝回到长安,当上了羽林军大将军,官位正三品。
同一时期,阿倍仲麻吕就任相当于朝廷图书馆馆长的秘书监。秘书监的官位是从三品。
朝中席位相近的两位非汉族高官,在朝廷的仪式、筵席等场合一定时时有照面和交谈的机会。
虽然有文官与武官不同,但他们应该有共同的话题吧。为报答伴随自己征战各地的名马,高仙芝曾命人把马送回长安安度余生。
关于这匹马,杜甫曾写过一首诗。
“那首诗,您觉得怎么样?”
仲麻吕大概也向高仙芝这样寒暄过。
杜甫那首关于高仙芝爱马的七言古诗题为《高都护骢马行》,也收录于《唐诗选》。旧时日本的读书人并不是从史书中得知高仙芝这个名字,而是从这首诗里。
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
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气犹思战场利。
……
以上引用的只是诗的一部分。平素与马关系紧密的日本武士们,对《唐诗选》中收录的这首诗想必也是情有独钟。
“伏枥”这个词来自三国时代魏国曹操的诗作《步出夏门行》
——老骥(年老的马)伏枥(饲料槽),志在千里。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是河上肇博士喜爱的诗句。
怛逻斯之战四年后,天宝十四载(755),高仙芝受封为密云郡公。如果按照日本明治时代的说法,就是因功位列华族。同年,安史之乱爆发。
身兼范阳、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据说是胡人与突厥人的混血儿。亲生父亲姓康,但他随母亲的再婚对象姓安。康姓应为撒马尔罕人,而安姓也许是布哈拉人。也可能属于“昭武九姓”,即所谓的粟特人。安禄山原名阿荦山,有人因此认为安禄山的本名应为亚历山大。
原本驻守于现北京一带的安禄山率大军向西进发。
为反击叛军,朝廷派出以皇族荣王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的“天武军”。天武军名号响亮,号称拥兵十一万,其实大部分是从市井临时招募的士兵,是一支缺乏训练的军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18)
曾为高仙芝的幕僚封常清据守洛阳,终于未能抵御安禄山军而向西败走。此时高仙芝身在陕州,听了败退而来的封常清汇报战况后,决定依仗天险进行防守。陕州地势平坦,陕州以西的潼关地势险峻,于是选定在此决战。
撤离陕州之时,高仙芝打开官库,把里边的金钱、粮食、绢布全都分给了部下,余下的东西统统烧毁。这是为了不被安禄山的叛军占用而采取的措施,从战术上看倒也不足为怪。
在长安,玄宗皇帝对天武军的撤退大为不满。玄宗有心让哥舒翰代替司令官的位置,哥舒翰也是突厥出身的非汉人将军。
皇帝的心思还未说出口,身边的宦官就已心领神会,并开始筹划这件事。这时天武军的监军正是曾与高仙芝一同翻越帕米尔,并从夫蒙将军那里搭救了他的那个边令诚。边令诚向皇帝报告说
——封常清与高仙芝擅自撤退,贪污军粮,打开国家积累数代的储备官库,把其中财物据为私有。
皇帝听了即刻下令
——斩两名。
临刑前高仙芝叫道
——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谓令诚曰:上有天,下有地,三军皆在,君岂不知?
——军中咸呼曰:枉。其声殷地。
《新唐书·高仙芝传》中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