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现任哈里发欧麦尔将遇刺身亡,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将被推选为新任哈里发。奥斯曼虽是穆罕默德的早期信徒,但其家族却原是麦加古莱西部落最有权势的家族,曾是穆罕默德的政敌。奥斯曼本人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许多重要官职,都用其族人担任,结果引起不满。在656年6月,一些受党派斗争利用的阿拉伯战士,包括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儿子回到麦地那,杀死了八十岁的奥斯曼。于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被推选为第四任哈里发.
然而,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为首的倭马亚贵族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里展出了奥斯曼的血衣,提出阿里不配当哈里发。赞同的还有先知的妻子阿以涉,因为阿里曾对她不敬。于是两军对垒,当阿里的队伍快要打胜时,好几部《古兰经》拴在对方的长矛上,高高举在空中,意思是不要用武力而要用《古兰经》来决定。直率的阿里同意把问题交付公断一一阿里的无能就在于此,他缺少哈里发应有的气质。结果引起双重后果:一是拥护阿里的这一派分裂,出现哈瓦利及派(意为“出走”),他们认为除真主的调解外,绝无调解。哈瓦利及派遭到阿里的镇压。二是公断的结果不利于阿里,阿里又拒绝退位,但其权威已落地。661年,阿里被哈瓦利及派刺杀。
换而言之,李泰之所以敢站早白衣大食的对立面,那是因为他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因为阿拉伯内部各部落的矛盾,他们才不得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这无疑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办法。但同样的,他若真有本事,那就该在这内部矛盾上做文章,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出相应对付方法的。只要能提前引发矛盾,那么,白衣大食之后的‘绿衣大事’、‘黑衣大食’等,各种可能都会发生,伊斯兰教派系之争,内部矛盾之争,任何一个都足以令这个强盛一时的大帝国毁灭。但若东方的大唐一直抱着有始至终不变的仁慈对待这事件的局势,那么,这又会是另一种场面
原本在雅穆克战役后,欧麦尔派遣赛耳德率军开赴伊拉克前线即萨珊波斯西部。于637年(贞观十一年)5月在卡迪西亚与波斯军会战,阿拉伯白衣大食军队大胜。6月,赛耳德胜利进入波斯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已弃城而逃。643年(贞观十七年),波斯皇帝在北方最后的避难所伊斯法罕陷落,皇帝逃奔波斯东部呼罗珊。
看着此刻的萨珊勃斯帝都泰西封,李泰有一种荒缪的感觉。因为李恪的缘故,使得白衣大食感觉到了大唐可能的插手,仅是将波斯南方重镇苏斯等攻占。而李泰早些的联络西方,令得拜占庭使出全力反扑白衣大食,可笑的是,他们居然还说,为了与大唐的友好,为了丝绸之路的和平,一定阻止西线的白衣大食。而对于埃及,他们明知道肯定会失去,但还是十分给大唐面子,他们说得很好,您放心,为了拜占庭与大唐的友谊,我们宁可放弃埃及,让这个行省回复自由,只为了对付与大唐共同的敌人,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
因此,当李泰的人以抵抗白衣大食,不臣服于其,将会回复你们向往的自由,那时,所有的埃及土着人无不激动万分,十分愿意听从来自东方的救世主的命令,他们愿意拿起手中的武器,向侵略者反抗。在拜占庭驻埃及总督与李泰派去的人的策动下,人们自发起来反抗,与拜占庭军队一起反抗白衣大食军队。当然,拜占庭必须做出表示,否则,大唐不会管其死活,若大唐不出兵,拜占庭灭亡或缩回欧洲也未时不远。故而,他们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提供埃及民众武器等。
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7世纪,埃及历经31个王朝,和近千年的外族统治。此刻居然能享受离自由、独立不远的时刻,埃及民众可谓是兴奋万分。因此,他们的反抗令得白衣大食和拜占庭诧异万分,拜占庭深刻了解到这个民族对自由的向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