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页)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入宮前就曾讀過書並當了幾年的教官。據稱其任職數年,毫無建樹,為逃避罪責而自行閹割入宮,後來被派到東宮,陪太子朱祁鎮讀書。這時的太子還是個小孩子,對王振既敬重又害怕,稱他為&ldo;先生&rdo;而不名。王振也深知自己身邊的孩子就是將來的大明皇帝,因此竭盡全力討好太子,挖空心思地討太子喜歡。兩人形影不離,關係十分密切。此時的司禮監太監已是位高權重,並時常代皇帝批朱。但時任掌印太監的劉寧偏偏不識字,明宣宗因見王振嫻於文墨,便常讓他代筆。後來宣宗考慮到劉寧不識字是個大問題,便另任其別職,由王振取代他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公元1435年,明宣宗因病去世,年僅九歲的明英宗上台。因皇帝年幼,張太后與號稱&ldo;三楊&rdo;的三位老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共同輔政。見時機不到,王振只有曲意逢迎,一方面對張太后、三楊等大臣們畢恭畢敬,極力爭取他們的好感,另一方面繼續討好小皇帝。小皇帝對王振愈加依賴,依然稱其為&ldo;先生&rdo;。
情勢的轉機出現在制約王振的勢力逐步削弱之後。正統七年,王振最為懼怕的張太后病故,而在此之前,&ldo;三楊&rdo;中有兩位因官場傾軋而早已退出了中樞地位,只剩下年老勢孤的楊溥。王振的野心開始膨脹,他首先令人摘掉了朱元璋所立的限制太監干政的那塊鐵牌。此後見英宗未加責備,便肆無忌憚地公開樹黨,擴大權勢,順者昌,逆者亡。他的宗親故舊首先得到提升。一些投機之徒也蠅聚在其周圍,為虎作倀。工部郎中王佑天生不長鬍鬚,有一次王振當面問他是何緣故,王佑竟厚顏無恥地說:&ldo;您老無須,兒子豈敢有須?&rdo;就此一言,王佑不久即升為工部侍郎。事情傳出後,許多趨炎附勢之人紛紛把鬍鬚剃去,以獻媚王振。王振還貪於財貨、公開納賄。當時有兩位無才無學的布衣,用金銀從王振處分別謀得中書舍人、中書主事之職,被人戲稱為&ldo;金中書&rdo;、&ldo;銀主事&rdo;,成為京城笑柄。
拉幫結夥與打擊異己是並存的。對於違逆者王振採取了堅決打擊的策略。工部尚書王卺不趨附王振,被勒令致仕。侍講劉球上書因反對王振提出的對麗川用兵的策略,王振便羅織罪名將其處死。
歷朝宦禍十例(10)
在王振專權的同時,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逐漸強大起來,其首領也先窺視明朝的疆域,但因時機未到,向明進貢,麻痹明朝。不少人提出要加強邊防,王振與英宗都不以為然。公元1449年也先率軍侵略,王振為了邀功取寵,不顧于謙等大臣的強烈反對,力主皇帝親征。
由於準備不充分,皇帝的軍隊尚未到前線,就開始缺糧,兩軍一交戰,明軍即大敗。這時有人提出皇帝立即班師,王振堅決反對。後來前線接連傳來失敗的消息,王振與英宗感到害怕了,才決定班師。本來英宗有充足的時間避開也先軍的追趕,但王振想炫耀鄉里,主張皇帝轉道其家鄉,後來又怕大軍踏壞其莊稼,改道而行。如此反覆再三,給也先以追趕的時間。土木堡之役,也先輕易地捉住了明英宗及各部尚書等五十餘位重要官員,明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當英宗被捉時,護衛將軍樊忠看到亂軍中的王振,氣憤地喊:&ldo;我為天下誅此賊!&rdo;用鐵錘砸死了王振,王振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土木堡慘敗的消息傳到明都北京後,悲憤的大臣誅殺王振的死黨,查抄了王振的財產,得金銀六十餘庫,其他珍寶無數。王振家族無論老幼皆被斬殺,專權七年的王振宦官集團就此覆滅。
(7)&ldo;立地皇帝&rdo;劉瑾
被人稱為&ldo;立地皇帝&rdo;的劉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