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2 页)
&ot;用埃及人之口來說明埃及。&ot;在正確地譯出那段希臘文以後,再設法找到希臘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間的關係,這應該是並不十分困難的。
參加這項工作的都是當時最有名的學者,翻譯工作在英國(使用羅賽塔碑原物)、德國、義大利和法國同時進行,結果卻毫無成績。這些學者無例外地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錯就錯在想從這些象形文字里找到希羅多德的框框裡的東西。這是人類頭腦里一直存在的一種典型的錯誤觀念。想要揭開埃及文字的奧秘須得像哥白尼那樣徹底改變觀點,要有打破傳統束縛的氣魄。
■意想不到的打擊
商博良的哥哥商博良-菲濟克原來有一位老師名叫德&iddot;薩西,住在巴黎。德&iddot;薩西貌不驚人,卻是具有國際聲望的學者。菲濟克帶弟弟去見德&iddot;薩西,那時商博良才17歲,但在德&iddot;薩西的面前卻用平輩的態度談話。這也不足為奇:6年前有人把他介紹給傅立時時,商博良在那名人的面前也是同樣的態度。
德&iddot;薩西對於這位外地的神童是半信半疑的。他當時49歲,在知識界是數一數二的人物:關於商博良的《法老統治下的埃及》他只看到過導言,而書中提出的計劃就連作者本人也承認在他有生之年是無法實現的。對於這樣一個青年,德&iddot;薩西一時不知應該如何評價。然而很久以後他回憶初次見到商博良時,談到這位青年給了他&ot;深刻的印象&ot;。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就在商博良見到他的當年年底,這本書就差不多寫成了。又過了7年書才終於出版而引起轟動,但在書寫成時,這位17歲的作者對於這些榮譽應該說已經是當之無愧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