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六十年六十本书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第3/5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奇门风水大天师开局被贬为庶民,我直升陆地神仙华娱:潇洒人生抗战:我能赋予小兵词条断绝关系后,我继承了镇北王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恋综:你惹他干嘛?他五行缺德啊美漫:我的运气有亿点点好!七零军婚:那两口子都有点癫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闺蜜齐穿书!嫁糙汉!你离我也离天物觉醒:我能刻印一切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骑士与魔杖LOL:一战成名,出道即巅峰异界打造奇观,从神级酒馆开始中国篮球复兴之路全民永生?我稍微开个挂我,工匠大师,你让我拯救世界?公路求生,开局半条命一条狗

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但相对年轻的一批知识分子则已经感受到世俗化浪潮与犬儒主义、欲望叙事对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巨大冲击,他们对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王朔已经不再怀抱同情、共鸣的心态,而是把他当作了一个“破坏者”,甚至称为“色彩斑斓的毒蜘蛛”。如张德祥认为“在金钱强化着人们的金钱观念、强化着个人利益、冲荡着道德价值的同时,他们的人生哲学正与这种强化不谋而合,无疑得到了社会响应,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金钱化、利己化、实用化、世俗化”(《王朔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张闳则指出调侃一切的姿态“冲淡了生存的严肃性和严酷性。它取消了生命的批判意识,不承担任何东西,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并且,还把承担本身化着笑料加以嘲弄,这只能算作是一种卑下的孱弱的生命表征”(《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上海文学》1993年第1期)在整个“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王朔变身为新的标靶,被作为“市民文化代言人”遭受痛击。

王朔后来在自述中自称为“通俗小说家”,而且通过不断抨击港台流行文化如武侠小说、流行音乐来区隔“两种通俗文化”。这其实是比较准确的定位。王朔身上确乎有一种“大院子弟气”,表现在小说人物身上,其实不乏一种自我精英化的色彩。回头看“顽主”,他们的行为应当理解为在传统上升管道封闭之后,转而诉求以叛逆姿态寻求民众支持的另类救赎。正如王朔的自述:“他的反文化反精英的姿态是被迫的……他是聪明的,知道扬长避短,不具备的东西,索性站到反面,这就有话说了,不是咱不懂,而是瞧不上!”(《我看王朔》,《无知者无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王朔小说的某一方面被放大、定型,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社会意味。

王朔的小说最初对主流意识形态是有着消解作用的,如作品中对政治语汇的反讽性使用,对虚假崇高的调侃性再现,都体现了大众话语与政治话语长期积存的矛盾对抗。而由于政治话语的转变和大众话语的意识形态化,二者在某些层面上达成了一致。如在以民间方式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为例,《渴望》在刘慧芳身上寄托了一种理想化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使痛感商品时代人情冷漠的观众得到观赏性满足,但电视剧刻意淡化了刘慧芳的现代背景和内心矛盾,而仅仅是呈现了一个传统型的无怨无悔的贤妻良母形象,这就抽空了刘的行为背后的现代性伦理依据,使角色染上了“无私奉献”的乌托邦色彩,从而掩盖了形象背后的深刻的社会矛盾。《编辑部的故事》则摆出了嘲弄世象的姿态,但并不是将这种嘲弄引向对现行社会机制的怀疑和反抗,而是让矛盾最终自行得到解决(制造伪劣产品的商家良心发现,闹离婚的夫妻言归于好)。剧中人物虽然大都玩世不恭,但对政治话语如主编训导、法律判决,都表示了绝对的顺从,也从未为政治话语所伤害,充分展现了王蒙对王朔“机智”的赞许:“敢砍敢抡,而又适当地搂着——不往枪口上碰”,“他们很适应四项原则和市场经济”。(《躲避崇高》)这种文学的流行一时和通行无阻是可以预知的,但它对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的依附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延伸阅读

王朔《王朔文集·谐谑卷》,华艺出版社1994年版

王朔《王朔自白》,《文艺争鸣》1993年第1期

王朔《无知者无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

张德祥、金惠敏《王朔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晓明等《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天下不帅我能看到大数据重生之战士为王怪兽肯尼玛清贵总裁追冷妻都市:炒股只为娶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