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5 页)
周功鑫也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简单一句话说,有些搬不走的东西,也是国宝。当年文物南迁有考量。对台北故宫来说,宋元绘画作品、清珐琅彩比较多。而清朝人物图像都在北京。而且内地故宫博物院的大堆瓷器碎片都是宝,例如乾隆“三希堂”中的两帖都在北京。可以说内地故宫最大的镇馆之宝就是紫禁城,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件,所以两个故宫的文物各有特色罢了。”
吴天缘研究过那段历史,出了老蒋以外,还有个人也决定了当时文物搬迁,他就是溥仪!
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精彩记述了清朝宝物的璀璨。然而从溥仪的无知与伪天真的文字中,也清楚浮现出文物丧失的严重情况。
“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搜集的宝物,除了第二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这些都没有清点,就算有记录也没人检查,所以有没有不见、有多少遗失也没人知道!”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当时宫里的“全民皆盗”的情况,偷的方法千百种。比如太监趁夜摸黑踹开保存文物的仓库大门,撬坏门锁,像小偷一样拿走宝物。
溥仪下面的大臣、官员们,巧立名目借出宝物,例如需要担保品、竞标、鉴赏等,甚至向皇帝索要赏赐,想尽所有手段,伪装合法地把宝物带出去。
溥仪知道这些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回忆道:“我只想着其他人正在偷走我的财产!”
连晚饭的费用都得到处张罗大清朝廷,靠大量的宝石和陶器抵押,无知加无能的溥仪只能眼看着大批的文物流出故宫。溥仪是文物的所有人,也把文物作为保命的工具。他将文物当作生日礼物,送过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徐世昌等军阀人物。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溥仪还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后来只找到了三分之一,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使其他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民间。(未完待续。)
第274章 十大国宝
当年为了对抗日本侵略的准备,不只是军事问题而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合中华文化精粹的故宫文物要免于战火,此时须护送至南方。
故宫的文物,当时是在北平。日军的战火从热河扩至华北,文物遭到破坏及失散的危险大增。因此国民政府提早准备决定南迁疏散,从二月六日夜里悄悄从故宫搬出来,运到南京的朝天宫山洞库房。
两个月下来运了一万个木箱,这个紧急措施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其后中日战争的战火向全国扩散,直接把木箱分散送往四川省乐山、峨眉等安全地区,以防有所损伤。
中日战争结束,暂时回到南京,不久后因与共军战况恶化,在1948年底运送台湾。这样看来,内地故宫并非外界所说的“有故宫,没文物”,只是让故宫遮蔽了文物,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展出。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谁也说不清有没有错,三个人转了一圈,吴天缘重点看了看正在展出的青铜编钟,故意留个话头,等以后有机会联合展览一下。
“没问题,天缘博物馆水平不比我们差,以后咱们多多合作!”
胡馆长求之不得,现在吴天缘是圈子里的大咖,靠着一己之力从各大博物馆交换国宝回流,这点打心眼里佩服!
他上任以来没少联系各大博物馆,就是希望能交换一部分回来,但人家都没兴趣。主要是因为你用中国藏品换中国藏品,除非舍得拿出国宝重器,否则别人肯定没兴趣。
可是外国宝贝又没有,谁像吴天缘一样,寻宝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所以对于吴天缘这样的稀有动物,所有博物馆都希望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说不定哪一天就要求人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