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页)
在三月初以前,北方集團軍群是靠著黨衛隊第3裝甲軍(由菲列克斯&iddot;施坦因納將軍指揮)等部隊在納瓦等地成功地終結了俄軍的凌厲攻勢,才死裡逃生建立起新的防禦地區的。這個新地區在南面涅韋爾西南與中央集團軍群坦克第3集團軍陣地相連,沿韋利卡亞河向北經奧波奇卡、奧斯特羅夫伸延到普斯科夫相接。莫德爾在楚德湖以北狹窄地域擊退了突入陣線後方的俄軍的衝擊,扼守住了新的防線。
戰線威脅性地接近了德國本土的東部各州,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莫德爾的率領下信心重新建立了起來,抵抗的決心變得更加地堅決。莫德爾大將因以果斷的決心,周密的部署、準確的實施,指揮所部從極端不利的戰局中擺脫了出來,威望在德軍中迅速地提高。這樣,他又重新獲得了元首的信任,被戈培爾的宣傳媒介吹捧為&ldo;防禦之獅&rdo;。
不過如果德軍在一月份就撤退的話,原本可以避免沉重的損失,俄軍雖然未能擊潰北方集團軍群,但取得了殲敵九萬人,俘虜七千二百人,(蘇聯戰史的數據,而俄國人的傷亡應該是這一數字的兩倍以上。)解除了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兩年的封鎖,將德軍趕到了波羅地海沿岸國家的邊境,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芬蘭對德國能否取得勝利產生了動搖,開始在向莫斯科詢問停戰的條件了。
一九四四年三月中旬,希特勒的侍衛長希孟德將軍發起的向希特勒個人宣誓效忠的信中,所有的德國元帥都要簽名,而當時還只是大將身份的莫德爾也被列入只有元帥才有資格簽字者的名單當中。注意到這細節的曼施坦因元帥在回憶錄中認為這是希特勒迫不及待地要晉升提拔莫德爾的一個重要信號,果然,接下來發生的事應驗了曼施坦因元帥的猜想。
在列寧格勒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蘇聯最高統帥部便開始部署新一輪的打擊。這次選擇的是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總計九十三個師,其中十八個裝甲師,約一百八十萬人,裝備火炮和迫擊炮一萬六千八百門,坦克和強擊火炮二千二百輛,飛機一千四百六十架。俄軍也盡遣其精英上場: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瓦杜丁(最後戰死在這一場大戰之中)、托爾布欣、馬利諾夫斯基等大牌悉數登場,四個方面軍一百七十七個師,共有二百二十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二萬八千六百五十四門,坦克和自行火炮二千零十五輛。蘇聯空軍(含遠程航空兵)有作戰飛機二千六百架。
這一場大戰從一月末打到四月初,在科涅夫的回憶錄中占到了約四分之一的篇幅,他因此戰而被晉升為蘇聯元帥,被人們稱頌為&ldo;另一個涅夫斯基&rdo;。著名的有科爾孫‐舍浦琴柯夫斯基合圍,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等,因為這些戰役與本書的主人公莫德爾關係不大,我這裡不展開敘述。在蘇聯人發起第二次突擊中,寡不敵眾的德南方集團軍群在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的三河流域崩潰了,a集團軍群也從因古列茨河到季利古爾河敗退,被撕開了一個寬六百五十公里,縱深四百五十公里巨大的突破口,兩個德軍集群百分之四十一以上的兵力(六十六個師)被擊潰,十個師被全殲,德軍完全被驅逐出蘇聯的國土,一敗塗地。為了恢復防線,德國不得不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德國本土以及預備隊調來四十個師又二個旅,大大地削弱了其他防線的防禦力量,嚴重影響了爾後的全線防禦作戰。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把失敗的責任歸咎給埃里希&iddot;馮&iddot;曼施坦因元帥、埃瓦爾德&iddot;馮&iddot;克萊斯特元帥兩位集團軍群總司令(作者按:憑心而論,雖然雙方勢力對比懸殊,但德軍敗得也太慘了),他們都被客氣地授予了騎士十字勳章和鐵十字勳章,然後再被免職。兩位元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