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2 页)
作為的統治者和軍事家,無不懂得軍政兩手相輔相成的道理,無不明白 &ldo;武
以力勝,文以德勝,文武兼施,方能盡勝&rdo;的真誠,無不通曉 &ldo;文武兼備之
道&rdo;、 &ldo;剛柔相濟之術&rdo;、&ldo;恩威並用之謀&rdo;。
我國古代兵家的這種治國方略、謀略思想和鬥爭藝術,給近代、現代中
國政治家和軍事家以深刻影響。
(二)諸葛亮文武兼施、恩威並用的生動實踐
諸葛亮 (181‐234 年)今山東沂南人,曾任蜀漢劉備政權的軍師、丞相,
後被封為武鄉侯。
諸葛亮生逢 &ldo;亂世&rdo;,當時漢室衰微,宦官專權,世族豪強爭霸,戰爭
連年不斷。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期間即博覽群籍,尤好兵書,交遊士林,關注
時局,並立下了一生要成就一番事業,統一天下的凌雲壯志。諸葛亮感劉備
三顧之恩,27 歲那年走出隆中輔佐劉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ldo;受任於敗軍
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rdo;。為興復漢室,統一天下,他不僅表現了公忠體國、
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品格,更施展了他足智多謀的政治智
慧、外交才幹和軍事藝術。他既善於軍事上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更善於
政治上縱橫捭闔和外交上的折衝尊俎。他可以說是文武兼施、恩威並用、剛
柔相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是在艱苦複雜的鬥爭中善於使軍政兩手
相輔相成的一個古代典範。
諸葛亮一生指導和指揮了許多政治鬥爭和軍事戰役,但最能反映諸葛亮
軍政兩手相兼併用這一特色的,是他親自率軍出征夷越,成功地平息南中地
區反叛勢力,結束這一地區動亂局面的生動實踐。
漢末三國時期,隸屬於蜀漢管轄的南中地區,即今天的四川南部和雲南、
貴州一帶,自古以來被稱之為 &ldo;夷越之地&rdo;,居住在這裡的羌、叟、僚、濮
等少數民族被視為 &ldo;化外之民&rdo;。特別是東漢末年的中央王朝派往南中的官
吏差不多都是些 &ldo;侵犯蠻夷&rdo;,拼命搜刮少數民族人民的貪官污吏。而面對
當地少數民族的騷亂、起義和反抗,東漢統治者又總是沿襲歷代 &ldo;攘夷&rdo;的
老辦法,一味採用軍事手段進行極其殘酷的鎮壓。結果,加劇了漢王朝同南
中地區少數民族的矛盾,造成了一些少數民族上層首領稱兵作亂, &ldo;帶郡稱
王以叛&rdo;的混亂局面。
諸葛亮吸取歷史教訓,他在出山前的隆中對中就向劉備提出了 &ldo;西和諸
戎,南撫夷越&rdo;的戰略方針。蜀漢劉備取得益州後,諸葛亮對南中地區少數
民族上層分子先採取 &ldo;撫而不討&rdo;的策略,試圖從政治上解決問題。但諸葛
亮的這一方針卻被當地一些擁兵自立的首領和 &ldo;夷帥&rdo;視為蜀漢王朝的軟弱
可欺,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叛亂和割據活動。於是,諸葛亮一改&ldo;撫而不討&rdo;
的方針,採取文武兼施、恩威並用的方針,既發動政治攻勢,又進行軍事討
伐。因為諸葛亮非常明白,南中叛亂不解決,後方不安定,就無從北伐。這
就是所謂 &ld